// 1小核酸藥物介紹
小核酸藥物在2015年之前只有2款藥物上市。1998 年,全球首款 ASO 藥物 (反義寡核苷酸藥物) Vitravene(Fomivirsem)批準上市;2013年Ionis公司的Mipomeren上市;2015年至今,已經有13個小核酸藥物上市,適應癥主要包括杜氏肌營養不良、腫瘤、囊性纖維化等各類疾病。
小核酸藥物目前主要分為包括反義核酸(ASO)、小干擾RNA(siRNA)、微小RNA(miRNA)、小激活RNA(saRNA)、信使RNA(mRNA)適配體(aptamer)、核酶(ribozyme)、抗體核酸偶聯藥物(ARC)等,PNA(肽核酸)。
表1 小核酸藥物研發公司及在研品種
// 2小核酸藥物優勢
在靶向小分子藥物之后,2000年以后抗體藥物為主的生物藥逐漸出現,與小分子化學藥相比,抗體藥物可作用的靶點蛋白種類更多,但是生產成本更高,結構復雜;小核酸類藥物基于堿基互補原理對表達相關蛋白質的基因進行調節,結構設計、化學修飾和遞送系統的設計與序列的設計是相對獨立的;與小分子和抗體藥物相比,小核酸藥物具有明顯的優勢。
表2 小核酸藥物與其他藥物的對比
// 3小核酸藥物的固相合成
小核酸藥物的固相合成方法與固相合成多肽方法類似,都是采用固相載體,多肽固相合成經過脫保護、洗滌、偶聯、乙酰化,經過多個循環得到目標肽,最后將肽從樹脂上切割下來;小分子核酸固相合成脫保護、偶聯、氧化、加帽循環。具體合成需要的樹脂,偶聯劑,原料等如下:
3.1寡核苷酸的修飾
一般情況下,未經修飾的反義寡核苷酸被細胞吸收的效率較低,且容易被細胞內普遍存在的核酸酶降解,為了克服這兩個缺點、提高成藥性,為了提高寡核苷酸藥物的遞送能力,需要對寡核苷酸的主鏈、核糖或者核堿基進行修飾,常見的修飾方法如下:
3.2寡核苷酸的純化
寡核苷酸的純化常用方法是反相HPLC和離子交換HPLC,兩種純化都要用才能提高寡核苷酸的產品純度。首先兩種分離方法需要考慮的除雜種類是有區別的,反相HPLC考慮的樣品中雜質與產品極性的大小,分離度如何;而離子交換HPLC考慮樣品中的雜質與產品所帶的電荷不同進行分離,所以采用兩種純化方法才能得到高質量的產品。反相HPLC主要分離不同長度的寡核苷酸,對于長度較短的寡核苷酸分離效果有限;核酸藥物由于其攜帶的負電荷特征對分離色譜柱C18填料納米填料殘余硅羥基封端的要求更高。離子交換HPLC對于較長的寡核苷酸分離效果降低,因為較長的寡核苷酸比較短的寡核苷酸電荷區別小,寡核苷酸長度增加,峰會增寬,不利于分離。所以聯合兩種純化方法才能得到高純度的寡核苷酸。